关于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关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老朱其实不喜欢朱标。
别的不说,洪武七年的时候,老朱的小老婆孙贵妃薨逝,老朱不由分说,非要朱标给孙贵妃戴孝。
朱标是太子啊,那时候马皇后也健在。自然不会同意老朱的无理要求,还和老朱讲起了道理:“嫡子不给庶母戴孝,这是古制。”
古制?
老朱可不管古制,他要看看朱标是不是顺从,以免朱标的权势太大,被提前退休。
朱标不从,老朱也没有多说,拿着刀追着朱标就砍。
那时候,马皇后可还健在,老朱就这么倒反天罡,让嫡子给庶母戴孝,还拿着刀剑追杀朱标,分明是没有把所谓的发妻当回事。
都说朱元璋是一把嗜血的宝刀,马皇后是这把刀的刀鞘,朱标则是刀把。
为了一个不相关的女人,丝毫不顾及刀鞘的感受,还要把刀把砍了,
都这样了,还硬要说老朱有多喜欢马皇后,多喜欢太子,为了她们如何如何,只能说是老朱有精神分裂。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个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完全都是政治的需要。
史书都是为政治服务的,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清朝并没有直接推翻明朝,相反是为明朝报仇。
所以,清朝的正统性来自明朝,清朝初期不会大肆诋毁明朝尤其是明朝前期的皇帝。
顺治帝不遗余力的汉化,康熙拜孔子,拜孝陵,都是为了证明清朝是明朝的继任者。
相反他们会不遗余力的鼓吹明朝,来证明他们的根正苗红。
到了清朝统治日益黑暗,反清复明情绪高涨,统治者就开始编排明皇朝的各种不好,就是为了打消对明朝的怀念。
从几百年前的清朝开始,关于明朝的传说,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
尽信书不如无书,无情最是帝王家,那些所谓的父慈子孝,听听就行了,不能当真。
求人终究不如靠己,老朱能不能指望上,还另说,所以朱标才要创办实业。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可供选择的项目不多。
老朱是开青楼的,朱标也耳濡目染学会了,就从办会所开始。
家花没有野花香,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喜欢去风月场,都是为了一时的新鲜。
朱标就是利用人们这种心理,不仅把百乐门装修的富丽堂皇,让人每次来都有一种到了皇宫的感觉。
还整一个大舞台,让七八个姑娘站在一排跳大腿舞,下面有个交响乐团配乐。
应天的达官贵人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个,都被这高贵的艺术给吸引了,纷纷慷慨解囊。
百乐门成立不到三个月,就抢了大院三成的利润。
月底,又到了盘点账务的时候,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小心翼翼的把账本递给老朱。
“大帅,这个月的账务都在这里了,请您核对。”
李善长比朱元璋大了十四岁,今年四十多。别看身材矮小,却精明干练,是义军中少有的理财能手。
账务早就核对过了,就等着老朱审阅完,就可以销账了。
老李却捏了一把汗。
老朱自诩是义军中的一股清流,不盘剥百姓。
所以,老朱家的收入除了战场上获得的战利品之外,就是靠微薄的税收,再就是各种作坊、矿场的利润。
其中,教坊司的收入就占很大一部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