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齐国古都(1/2)
两天后,华国齐鲁省,昌乐县。
李林舟车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眼前喧闹的县城,让人很难将它和三千年前的齐国古都联系起来。
《昌乐县志》载:“周武王十有三年夏四月,封尚父于齐,都营丘。按:营丘故城,即太公始封之地,历六世,始迁都临淄。”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商末,太公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武王以平殷乱,封于齐,都营丘。”又载:“齐,始封昌乐,再徙博兴,又迁临淄,传三十一世,为田氏所篡。”
所谓营丘古都,就是如今的昌乐县营丘镇营丘村。
李林的脚下,是古老齐国都城的土地。
在这里,姜太公治国修政达五十年,相沿姜姓五世六侯,都治营丘称齐国,历时一百八十八年。这才有了史书记载中的鼎盛——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
后世修士英雄祝淳元所记叙的机缘,那错失的古仙传承,也与这座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因为这份传承在后世已经遗失,古仙洞府也彻底毁在灾变动荡之中,所以很多真相已经被彻底淹没,这所谓的联系,也是后世专家学者的推断,与李林自认为较为贴切靠谱的脑补。
古时修道者,有着较为完整且严谨的风水堪舆观念,对于他们而言,隐修之地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宽泛些来说,隐修洞府的选择,天、地、人三才之中,至少要贴切一种。
所以后世灵能纪元中,华国的顶尖传承,要么出自古老险地,要么出自名山大川,要么出自悠远古城。
前者的机缘,在灾变时期获取几乎已经成为妄想,所谓险地,本身就注定了危机蛰伏,地势凶险,再加上大灾变的加成,纵是有九条命,只怕也要死上十次。
在后世,即便是度过灾变之后,也有先天修士为了探寻险地洞府折损的事情发生。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