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时整艘科考船都士气低落。驾驶室、控制室、船员活动室、饭厅,所有地方似乎都笼罩着一层低气压。
孟千里心情也不好。当夜睡觉时他似乎又体味到了第一次上船时晕船的感觉,朦朦胧胧间惊醒了几次,但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第二天科考船掉头回临山港。除了部分操船的船员,孟千里召集参加海试的人员参加了一个分析会。
陈老坐在主位,面色也不好看,大概身体不适。
每个岗位的人都回忆一遍自己的工作过程,主要说其中不太正常的地方。
会议长桌边挨挨挤挤地坐了二三十个人。每个人发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一圈说完,大家脸上的神色不再是纯粹的沮丧,更混杂着愤怒。几个年轻的科研人员几乎要拍桌子骂人了。
这个问题首先是船长提出来的,他是船方代表,说出的结论已经经过舵手,轮机手和吊车操作员一致讨论。
“这条科考船的性能参数可能虚标了。”他的措辞还是很谨慎,“我们船上的工作人员都有十几年的经验。钻机一上船很多人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各岗位都觉得负荷偏大。但以前没在船上操作过钻机,不敢随便说。现在看来,这艘船能承载的钻机重量到不了5吨。”
孟千里阴着脸问:“从你的经验看,实际负载能有几吨?”
“3吨左右吧。”船长斟酌了着给出一个答案。
“海牛”系统的自重有4吨出头,如果船长的判断准确,那么问题很严重。这条科考船是国外进口的,产品参数表上清清楚楚写明,能负载5吨重的深海海底钻机。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称的诚信呢?”小谢忍不住在会议桌上锤了一下。
小赵叹息,“他们宣称的诚信能信?”钻机研制中的国际采购多数由他负责,外国商人的各种丑恶嘴脸算是见识了个遍。饶是这样,他也没想到对方敢在这么明显的地方玩这种手段。
回港口后把这条信息上报,科委很快派了专家来对科考船进行检测鉴定。最后的结论更令人沮丧:这条进口科考船实际能负载的钻机重量只有2.5吨。这意味着,即使钻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也要重新设计制造。
这条科考船不只是为钻机海试而购买的。国家海洋科技发展初期,经费有限,买一条综合性科考船是为多项科研项目服务的。已经花费了几千万元,不可能再为钻机项目另外配一条船了。
科委跟国外造船厂沟通无果,已经组建了法务团队准备对该公司提起国际仲裁。但无论仲裁结果如何,对“海牛”团队而言,困境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只能削足适履了。因为鞋子只有一双,裹小脚是唯一的出路。
问题很严重,如果钻机需要减重,那么整体设计可能都需要变动。试验失败本来很正常,但令人倍感压力的是,这时距离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给的期限,只有两年了。
他们能保证在两年里一定成功吗?
~~
回到海矿所宿舍,孟千里先睡了一觉。他不止自己睡了一觉,还给所有参与人员都放了一天假。
心情低落时工作不会有效率,调整过来才能重新开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