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伯乐与千里马(1/2)
下半年发生了一件好事。
时至十月末,桂花的香味已经散尽了。清冽的空气里入眼的艳色,只有所里老办公楼旁一排盛放的木芙蓉。这种花会变色,清晨白色,午间转成桃红,越往午后颜色越深,日暮时会变成深红色。
孟千里站在一树艳粉色的醉芙蓉下打电话。电话那头的明丽声音不太清晰,还有呼呼的风声。
她最近去邻省参加一个活动,大概正在外面。
“那个电话不通吗?”明丽声音里有种很欢快的情绪,“他最近状态挺好的。我上周去看他,他每天都能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呢。这会儿可能又找人下棋去了。你等等,我另外给你个号码。”
明丽很快把号码发过来,孟千里一看,是个手机号码。心里暗笑,老人家终于接受了新事物,用上手机了。
电话里陈老的声音很兴奋,“这就成立了?他们效率挺高啊!”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距离海矿所十公里左右的申城市郊新建了一家企业——大申海牛仪器有限公司。这是科技部、能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申城科委共同设立的一家国企。
几十年来的惯例,通常一家大型国企配一家相关科研单位,有的叫研究所,有的叫研究院。不过海矿所却是例外,其前身是一所大学下属的海洋科学研究单位。
早几十年国家科技落后,对海洋的开发探索都很浅显,很多挂着海洋名号的单位都徒有其名。经费短缺,太多重点领域申请研究项目,海洋科考能获得的资源长期排在靠后的位置。
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有了闲钱和余力,海底矿藏的探采才被提上日程。
另外,没有应用,没有市场,国内也很少海洋矿业方面的企业。早在去年,陈老和孟千里就讨论过,要提请有关部门建立深海钻机相关部件生产企业。
深海地层的科考和深海矿产的探采,以后将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钻机设备配件将会有广阔的市场。
无论是对钻机生产链的国产化率的提高,还是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做规划,都是值得国家投资的方向。
原本一个提案从提出,到讨论,到审批,中间要经历多个部门,很多环节,耗费三五年时间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中间还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甚至最后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这次却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公司就成立了。一家进行生产的实体企业,即使借用现成的厂房,也还有设备采买和组建人员架构的问题。成立速度如此之快只能说明,国家相关部门本就有此想法。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