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试的主考官正是户部侍郎张逢春,同考官正是翰林院隋洋。
弥封官和誊录官已经完成了试卷密封和誊写的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改卷环节,由于参加考试的举子众多,因此院内这些改卷的得彻夜不眠的改。
会试的考官不仅具备较高的功名,并且严格限制官员亲属回避,这也是为了防止舞弊。
可人算怎及天算,周朝近年来的科举考试已经是越来越不公平了,这一点从考上都几乎全是世家子弟,几乎没有寒门或者偏远地方的举子就能看得出来。
众人知而不宣,皇帝又能知道什么?
朝廷的所有事都得有首辅独孤信的首肯才能办,就连这科举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要不然总怎么说跟他一伙的,家族里的年轻后辈更容易进翰林院?
张逢春的心里简直是在滴血,他面前的这份考卷简直是一份满分考卷,但偏偏这人只不过是农门出身。但凡这人出身稍微好一点,有些可取之处,他都是愿意捧这样的人上去的,毕竟他还是很惜才的。
他这人坏得也不够彻底,但无奈世道如此,要是不照别人的话办,他也没有路能走了。
“唉,真是可惜了,把这份考卷换给独孤家的公子吧,还是遵照往年的规矩,前十的卷子公示出去。”张逢春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别让这人闹事,最好将他送回家去吧,免得独孤家要了他的命,一介农家子,回家了还能踏踏实实教书种地。”
张逢春心里还是有些于心不忍的,要是别人被顶了他绝不至于帮这一把,但他早年出身寒门,他的祖父祖母也只是普通农民,他爹考上了同进士才间接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能有今天,也少不了他爹早年的努力。
对小时候的记忆,农民的朴实真诚,他多少有些难以割舍,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平安致仕的一天,只能战战兢兢的撑住,能过一天是一天,只求明哲保身。
再熬几年就好了,要是真能致仕,他只想带着一家老小回家,包上几十亩田,安安生生的待到太平的时候。
教自己的小孙孙好好读书,等他有机会了再送他出来。
“是,大人。”马泽安看出了他的惜才。
“不若将他留在咱们府上,给您办事?也不负他这一身才华。”
张逢春确实有些意动,但很快就想明白了什么,“那独孤信何等多疑?还是别惹麻烦了,让咱们手底下的人做事务必小心些,万万不可胡来,有拿不准的,随时来问我。”
马泽安点头,“知道了,大人。”
房顶上的陈许延歪着头思考了一会,这张逢春应该算是朝廷里为数不多的还有点良心的官了,户部侍郎,官位也不小,还算是得用之人,只是没有什么大背景。自己先坑他一把,再救他全家一命,也不过分吧?
——放榜
“这会元居然是个农家子?不是听说是独孤家那位吗?”这人挤眉弄眼的,实在是有些憋不住想笑,但又有些害怕这周围有独孤家的眼线,只能憋得很难受。
“你有所不知啊,内定的人本来确实是独孤家那个不学无术的,但这张逢春张大人力排众议,最后还是让这农家子上榜了,要不然不朝中文官武官都尊敬他呢?他有良心,又不是出身世家的,自然是向着咱们这些老百姓的!”
周围的人心里都顿时对张逢春充满了敬意,“张大人真是好官啊!居然不怕得罪一手遮天的独孤信,看来皇上还是看得到老百姓的处境的。”
“张大人是好官!”
“是啊,你看看这陈许延写的,真是才华斐然哪,明珠果然不会蒙尘!”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