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百姓何从贼(1/2)
见唐顺之收下了陆准这个徒弟,李庭芝也颇为欣慰,他知道自己这位老友满腹才学,唯恐将来了失了传承,如今有陆准这个天资聪颖的家伙在,也就不用担心了。
经历了这么一段插曲之后,李庭芝和唐顺之继续讨论起原先的话题,至于陆准则乖乖地在一旁听讲,做一个好学生。
“......前些时日,倭寇沿着浙东沿海一带劫掠,温台宁等地先后传来倭寇踪迹,就连嘉兴也出现了倭寇出没的消息,然而沿途官兵却不能抵挡,接连被杀了一个千总和三个把总,损兵折将千余人,各个城池更是紧闭城门,任由倭寇去屠戮劫掠沿海百姓。”
唐顺之的语气非常沉重,他一早就觉得倭寇之患不可小觑,可是朝廷却似乎越来越拿倭寇没什么办法,实在是耻辱至极。
相比起心生愤慨的唐顺之,李庭芝却显得冷静了许多,他沉声道:“浙东沿海卫所战力低下实不足奇,卫所制度早已崩坏,已不复当年太祖皇帝在时的战斗力,各地只能选择募兵来抵抗倭寇,可是各地募兵调度并不统一,各自为战,反倒不如倭寇灵活,只能任由倭寇来去如风了。”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况且这些倭寇里面,真倭并没有多少人,许多假倭都是沿海百姓所扮,使得倭寇规模越发壮大,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陆准听到这里,下意识问了一句,“百姓何以从贼?”
对呀,百姓为什么要跟随者杀戮劫掠他们的倭寇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像这样的问题,朝廷上许多大臣都不清楚,只能茫然地说一句从贼者即该杀外,并不能真正认识到其中的原因,而唐顺之这样一个走遍各地的大才,自然清楚其中的关键。
唐顺之轻声道:“原因只在一个字,那就是钱。想要明白其中的缘故,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倭寇。”
严格来说,倭寇长期存在于华夏历史中,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倭寇的踪迹,他们最初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这些人违背了日本幕府实行的海禁政策,驾驶着各种小船去劫掠土佐、丰后海洋间的商船,还动员一些人去劫掠华夏。
但是当时这些人的力量并不强,一般只是小股人马前往劫掠,因此没有酿成太大的风波。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