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时文需得势(1/2)
嘉兴终究不是这一次倭寇之乱的核心区域,唐顺之心中急切,却也并没有贸然复官的准备,他希望得到当局的认可,以更加重要的身份入局,方能不负所学。
但问题就在于,当下的朝廷大政被首辅严嵩一党牢牢控制在手中,唐顺之想要出仕,就需要靠近严党。这在当时的士林清流看来,怎么也摆脱不了一个‘浊’字。
尽管唐顺之不是那种看重名声的人,但是面对这种千夫所指的局面,依然存着几分顾虑。
这些心思只藏在了唐顺之的心中,并没有告诉陆准。
日子如同流水一般过去,陆准在山上山下不断来回折腾,他一方面重新将四书进行了一次理解,另一方面也用誊写的方式磨练了自己的性子,渐渐变得沉稳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陆准也开始慢慢接触八股文和试帖诗,如果只是为了通过县考,那他现在的水平堪称绰绰有余——有唐顺之这样的进士高人在,区区的县府院三级考试,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是陆准也渐渐明白,光靠目前所学的内容,没有办法通过乡试的考核,更不用说下一个阶段。
他到目前为止,还是在打基础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直到半年时间过去后,唐顺之在讲解完四书最后一篇经义后,才笑眯眯地望着陆准,“你是不是一直很奇怪,我从来没有跟你讲过时文这些东西。”
陆准坦然道:“先生定有先生的用意。”
“你别给我戴高帽子。”
唐顺之摆了摆手,道:“我不讲只是因为没有必要那么早去说,所谓的时文,无非就是一种格式,首先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承题,再按照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样的格式写完六段排偶句,这种东西以你的聪明才智而言,一两天的功夫就能熟练起来,但问题是,好的时文是通过这些东西表现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那么多人踏上科举之路,时文一途以粗解章句为中格,尚未崇尚文法。这样的文章滥竽充数,比比皆是,考官绝不会有半分欣赏,唯有溯源六经,通便四书,理、辞、气三者具备,方能让考官于千份试卷中挑选出来。”
唐顺之沉声道:“必须将经义与自身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气,实则以理为法,必能达不易达之理;虚则以神为法,必能著不易传之神。御宽平而有奥思,处恒庸而生危论,聚之则名理集于腕下,警语出于行间,方能理、辞、气具足,容不得半分侥幸。”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