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完结撒花(1/2)
1988年8月,苏姗收到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录取。
苏姗考上大学之后,苏父的工作重点从凌县转移到省城。
凌县门店负责人为肖婶子,凌县分厂负责人为钱婶子。
1989年7月,苏骞大学毕业,保送本校研究生。
1989年8月,佳人国外第一家分店在米兰顺利开业!
佳人在外国的名字直接就是叫做su,用的就是苏旎在国际参加比赛用的名字。
有了苏旎这层光环照耀,su很快就在米兰开了三家分店!
外国市场的总负责人是江妤,自从他们打开外国市场之后,江妤就一直在米兰待着了。
为了保证外国市场的正常供给,他们有了在外国办厂的想法。
这个想法在1990年10月才实现。
同时,省城员工福利房也是在1990年完成,一经出售,全部售罄。
绝大部分的员工都是采用了全款购买房的方式进行采购。
小九还买上了一套三房一厅,将母亲和大姐杏花一家三口全部接到省城来居住,杏花的工作也因此申请调到了省城服装厂。
吴秋霞虽然在省城附近的南城工作,但也在省城买了两室一厅,苏旎将她从南城调到了省城的新门店工作。
除了省城有员工福利房,江妤和苏旎还另外在嘉兴服装厂附近买了五亩地用来建造员工福利房。
她们两人在沪市更加是一人拿下了一栋三层小洋楼。
随着陆牧言工作调动到了京市,苏旎还在京市买了一个四合院。
江妤本着要和苏旎做邻居的想法,买下了他们隔壁的四合院。
之后陆庭风工作调动到了沪市,陆朝朝也转到了沪市上学,江妤在国内的生活重点在沪市,而苏旎的生活重点城市在京市。
闺蜜二人的联系靠着“大哥大”来维持。
……
1991年,江妤和苏旎应凌县经贸组织负责人何弘善同志邀请,为工人提供在下岗潮时期发展的新思路和经验分享。
纺织厂临时搭的演讲台上,江妤和苏旎自信开麦,“同志们,这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站在时代的风口,猪都能飞。”
“更何况是咱们人?”
坐在观众席上即将面临下岗的叶子宜和陆映月:她们说我们连猪都不如??!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