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2)
莫琉璃偷偷深吸一口气,尽力笑得自然,然后跟面前的十个孩子打招呼。
“你们好,我姓莫,你们可以叫我莫老师,或者叫我莫姐姐也行。”她还是不太适应突然为人师表。
下面突然异口同声:“莫老师好!”
孩童们稚嫩的声音传来,像是提前训练过一样,莫琉璃突然有些感动,这些孩子乖巧的让人忍不住怜惜。
“校长让我给你们上四年级的语文课,你们有课本吗?”莫琉璃问道。
下面一片寂静,许久才传来一声回答:“莫老师,我们都没有课本。”
莫琉璃看了看,果然每个人桌前都没有课本,顶多一本草稿本和一支铅笔而已,草稿本是自己订的,铅笔也是短短的。
她忍不住怪罪自己,没意识到这里的贫苦。
于是笑了笑,安慰大家:“没关系,我给你们抄在黑板上。”
说罢在小黑板上抄了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然后带着他们一句句朗诵。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熟以后,莫琉璃先给他们简单直译,“这首诗的意思是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他即将去安西的朋友……”
这个村子小,来念书的小孩子不多,按年龄分也只分了四个班级,三个年级,每个班级也不过十多人。
莫琉璃跟楚淼各教着四个班的语文和英语,上午四节课上完,下午就没什么事了。毕竟这些孩子也不能全天在这里学习,下午还是要回家帮家里干活的。
他们来这个小山村支教,食材都是乡民们提供的,不过他们得自己做。众人一开始围着那个土灶一脸茫然,最后还是负责人凭着过往的零星经验燃起了火,交给另外一个男生后,艰难做好了午饭,到最后大家也累得没有力气挑剔了。
第一天上完课,莫琉璃还没能真正适应和习惯这里的一切,午饭吃完后,莫琉璃就忍不住跟楚淼交流。
“楚淼,你教的怎么样?”
楚淼摇摇头,表情有点失落:“那些孩子都没有课本,有些甚至连笔都没有,哎,没想到这里会这么匮乏。”
莫琉璃叹了口气,接道:“我也是,我今天差点不知道教他们什么了,还好校长有给我们俩书。”
“早知道我们就带点物资过来了,你说学校有给这里提供过物质帮助吗?”楚淼问。
莫琉璃想了想,回答:“既然都来这里支教了,应该是有的吧。但是我估计衣服食物什么的学校里比较容易得到捐赠,适合他们的课本估计很少。”
“聊什么呢?”负责人看她们俩在这儿,过来问。
“对了学长,我们正想问你呢,”楚淼赶紧问道,“我们这个实践活动就只提供支教吗?没有捐过课本什么的吗?”
负责人面露苦涩,笑着说道:“我们这个原本也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的,这也才是第三次,这次才得到学校支持给加分,不然连人都很难招到,毕竟环境太苦了,现在的孩子们哪里愿意来,今年的人算是多的了。”
“你要说物资什么的,大学里让大家捐捐旧衣服什么的还比较容易,其他的都只能靠买,我们也拉不到什么赞助,光靠自己捐钱买,怎么运过来也是一大难题。”
“这里一直都是这么艰苦吗?没有什么民间组织援助吗?”莫琉璃忍不住问。
负责人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听说这里最开始是某一年我们学校的摄影社团发现的,后来才会有支教活动。这里还是太偏僻了。”
三个人聊了一会儿都有点沮丧。
“行了行了,别这么丧气,这才第一天呢!”负责人调侃,“可别这么吃不起苦啊,来的路上我可是挺看好你们俩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